中醫『開脾』如何改善食慾?

 晶晶是個5歲的女孩,大眼睛咕嚕嚕,聰明伶俐,但是個標準的仙女---只吃一點點飯都不會餓。  不是只有飯,對大部分的食物都沒有興趣,一餐飯一個小時以上起跳,就算整天都沒吃什麼東西,依然不會餓,假日整天戶外活動,結果累的睡著了,又錯過一餐。爸媽每天最痛苦的就是用餐時間,大眼瞪小眼,都高血壓了。更令人煩惱的是,晶晶因此身高體重都不足,還被學校發通知建議至醫院檢查。阿嬤知道之後,建議晶晶的爸媽可以帶她去看中醫、吃點中藥開脾。


「開脾」是什麼?有什麼用?

中醫的五臟中,「脾」主管人的消化和吸收。健康的身體與良好的成長發育都根本於「有足夠的氣血」之上,而透過對食物的消化吸收,就是補充氣血的重要方法之一,所以脾又稱為「後天之本」。


而「開脾」就是調理腸胃、幫助消化吸收,補足了氣血,進而可以促進成長發育。


為什麼不是「補脾」而是開脾呢?

我們常說吃補,補肝、補腎、補氣、補血......,但為什麼說到脾,我們就不補了呢?說到腸胃,就變成「調腸胃」,不補腸胃了呢?

因為消化道就像一條生產線,吃下的食物就像原物料,經由產線的加工後,變成人體可以吸收組織可以利用的營養素,送到全身。對產線來說,重要的是「流暢」,若是補了太多,反而無法消化,容易出問題,最後當機阻塞、全面停擺。


 脾主運化,統管消化、吸收和部分的代謝,執行任務時與屬於「六腑」的膽、胃、小腸、大腸共同合作。所以中醫說「六腑以通為用」,<黃帝內經>說:「六腑者,傳化物而不藏,故實而不能滿也」。


那中醫如何開脾呢?

保持消化道的通暢是很重要的,所以中醫會先看看有沒有大便不通暢、吃太多食積、脹氣等等的問題。接著看看脾胃是缺什麼所以沒辦法好好工作,是氣虛所以腸子無力蠕動,還是陰虛缺乏滋潤所以通行不暢。藉由中藥一面幫助消化道通暢,一面把缺的部分補足,腸胃這條生產線就能夠再好好工作了。


我們也不用擔心是否要一輩子依靠藥物。小孩子正在長大,當我們給予脾胃良好的支持,它就能吸收利用更多的營養,產生更多的氣血,就會成長得更好,功能就會進步,如此良性循環一段時間後,再搭配良好的生活飲食習慣保養,就能夠慢慢減藥,靠自己的力量運作了。


平時生活上該注意哪些事項呢?

「節飲食」

小孩因為正在長大,身體需求的營養和熱量相對較多,但是腸胃的功能並沒有跟上,若吃得又快又急又雜,常常一個不小心就吃過頭,超過能力所及,久而久之腸胃功能就會越來越差。 飲食要節制在身體能承受的量;不好消化的東西,像是過硬、油膩、糯米、甜食等,要少吃;冰涼性寒的飲食會降低腸胃道的工作效率不可常碰,如此再不好的腸胃也會慢慢的養好的。在南宋陳文中的 <陳氏小兒病原方論>就提到「吃熱、吃軟、吃少,則不病。」


睡眠充足

睡眠是另一個補氣的重要來源,若是睡眠不足,氣虛,腸胃推動無力,也會影響脾胃的運化吸收,這類的小孩,通常早餐吃的更差,運動越多吃的反而越少。


適當的運動

身體動起來,氣血流動了,食物消化了,身體自然渴求更多的飲食以獲得更多的氣血,同時運動也會幫助骨骼肌的增加,進而幫助身高的增長。
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我的小孩需要喝轉骨湯嗎?

吳佳玟 醫師 個人簡歷 門診時段

中醫轉骨,轉什麼?